找到相关内容159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须常亲近善知识,善知识应具备何种条件,方可堪称善知识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教(梵语Buddha—sasana)是理智的宗教,是令人踏上觉悟的另一端,不仅是信仰它,在求知上,义理的开导,或是修持的启发,都应通过理性的,一一导归正法,通达涅槃,这种种入门之道,须要有善知识的开示教导,众生何等根机,要依何等法药才能根治众生之病本,这生死大业相当之重要,抉择善知识就不得不谨慎而为了。   善知识(梵语kalyanamitra,巴利语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1271254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毁谤转法轮僧之果报如何?

    、由苦而乐、由黑暗而光明、由生死而涅槃,这圣业非泛泛之辈所能为也,要具足无量智慧,无尽悲愿,乃至发大菩提心,广行菩萨道的行者,方能堪任此神圣大业,转法轮僧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赞叹,诸大菩萨所护持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20481259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有些人不敢受五戒的原因,因为怕不小心弄死蚂蚁而犯杀生戒,及商人因工作关系,怕犯妄语戒,请慈悲开示该如何?

    所以,不要以这个问题心生烦恼,悠悠不敢受戒,耽误你的生死大业。   商人因经理事业,易妄语,受戒之后,怕犯妄语戒,那就暂时勿受,等到因缘成熟再受之,但也要尽可能的创造因缘,改变因缘才对,因为人命无常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37421261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古德云:‘来时空空,去时也空空’,这句话正确否?

    造的善恶之业必定隐藏在八识田中,保存得坚固不坏,百岁命终即随此善恶之业行投胎转世到有缘的六道中。   世人没有学佛,没有探讨生死(梵语samsara)大业之真相,人云亦云,以讹传讹,不知不觉也脱口而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1112935.html
  • 礼敬佛像如真佛 不显神通为世人

    ,看见这些会惊奇,所以我不愿显示神通。”大业元年(公元605年)圆寂于蒋州大归善寺,世寿八十二岁。入灭前,他将三衣抛在堂上说:“三衣归回大众,我现在走了,你们好居住。&...

    郭涵斋原编 释昌臻译白

    礼敬|神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20131518349.html
  • 河南偃师玄奘寺隆重举行玄奘大师铜像开光大典

    见闻撰成《大唐西域记》12卷,为中国佛教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。   位于缑氏镇唐僧寺村的玄奘寺北距玄奘故里陈河村4公里,始建于北魏,原名灵岩寺,隋大业年间(公元605年~618年),幼年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开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0/09172218735.html
  • 北齐佛教文化游

    洞窟9座,从左到右为大业洞、刻经洞、二佛洞、释迎洞、嘉靖洞、无名洞、大佛洞和两个无名洞。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,装饰最华丽。窟内进深13.3米,宽13米,高11.4米。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,通座高5米,...

    佚名

    |文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07531023366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什么要发大菩提心?

    印光法师答:今之世道,乃患难世道。虽曰念佛能灭宿业,然须生大惭愧,生大怖畏。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,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。则若宿业若现业,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,为之消灭净尽也。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。今虽止恶,未能力修众善。及但泛泛然念佛。则功过不相敌,固难免或罹恶报耳。非念佛之功虚弃也。以未发菩提心,特以恶业广大,不能相掩耳。倘能发大菩提心,则如杲日当空,霜露立消。世人多有作恶半生,后乃改悔。因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9/18045429614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为什么世智辩聪是学佛的障碍?

    淑世善民,穷理尽性之本。其建大功,立大业,发挥圣贤不传之妙者,皆由学佛得力而来。以聪明自负者,何足知此。病夫知医,浪子怜客,不禁感慨悲歌,陈此忠告。倘能嘉纳,则幸甚幸甚。(三编卷四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题辞)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0/20593031137.html
  • 身轻失天下 自重方存身

    ,建丰功伟业者,正是因为身有所存。因此,不以一己私利而谋天下大众的大利,立大业于天下,才不负生命的价值。   身轻失天下,自重方存身。这便是《老子》给我们阐述的人生哲理。可惜不少人,只图眼前私利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22235432789.html